運營商齊推eSIM業務 手機卡將穿“隱身衣” 手機無卡?

時間:2022年10月19日上午8:45
運營商齊推eSIM業務 手機卡將穿“隱身衣” 手機無卡?

未來,手機卡或將徹底消失

提起手機,我們必然會想到SIM卡,這個指甲大的小不點將用戶、手機、營運商三點連成一線,可謂手機體驗上至關重要的一環。沒有它,手機就不能用移動數據上網、不能打電話、不能發短信,只能退化成MP4。而這些年,手機卡也在由大慢慢變小,但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天SIM卡也會徹底消失呢?

運營商齊推eSIM卡

前不久,一則消息引起了數碼科技達人王強的關注:自6月1日起,中國移動在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廣州、深圳、成都等7城推出了“eSIM一號雙終端”業務。

聽上去,這似乎是個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卻又很專業的信息,但在王強看來,這條信息卻釋放出了一個信號,那就是手機卡可能真的要徹底消失了!

根據報道,這次中國移動的“eSIM一號雙終端”業務,可實現手機與可穿戴設備的綁定,共享同一個號碼、話費及流量套餐,無論主叫或是被叫對外均呈現同一號碼,輕松享受“溝通抬腕可達”的自由體驗。

“現在大家都知道,手機要想正常使用,必不可少的一樣東西就是SIM卡,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手機卡,其實eSIM卡與普通的SIM卡功能大體一致,只不過SIM卡是實體卡片,需要插入手機卡槽中才能使用,而eSIM卡是虛擬電子卡,通過網絡下載并安裝到終端里面。”王強告訴記者,“這就意味著以后的用戶不用再去營業廳辦卡了,手機可能真的會進入無卡時代。”

實際上,在中國移動之前,中國聯通已經推出了這項業務。根據中國聯通微信公眾號發布的《“eSIM一號雙終端”時代終于來了!》公告,2018年3月7日,中國聯通宣布正式在上海、天津、廣州、深圳、鄭州、長沙6座城市率先啟動“eSIM一號雙終端”業務的辦理。而據記者了解,幾乎在中國移動推出業務的同時,中國電信也在廣州和南京兩個城市上線了此項業務。

落地濟南無明確計劃

對消費者而言,除了減少換卡的麻煩之外,不少人看來,eSIM的應用最大好處在于可以無縫切換運營商。傳統的SIM卡都被局限在某一個運營商服務網絡中,如果想要更換運營商的話,還需同時更換SIM卡才行,而eSIM卡未來可以在不同運營商之間自由切換。

“目前在同一部手機上使用不同運營商網絡的方法是彈出卡槽換SIM卡。有些手機還需要關機才能更換SIM卡,很麻煩。有了eSIM卡,換運營商就像改個系統設置一樣簡單。當然前提是用戶在多個運營商都有已激活的手機號。”王強表示,“值得一提的是eSIM卡還能讓多部設備同時使用一個手機號,比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環就可以共享手機號功能。”

除此之外,eSIM卡的應用也將對手機設計產生很大影響。從SIM卡的發展看,其形態取決于搭配移動終端的發展方向,所以每一步的改變都對應著手機誕生、智能化、輕薄化的時代,因為SIM卡變小后,壓縮出來的空間不論是給予其他電子元器件還是改善外觀,都有現實意義。

由于不再需要傳統SIM卡的塑料框架和大面積觸點,eSIM的體積比最小的nano SIM都小得多,省去的空間能讓手機體積更小,并讓工程師在機身內塞入更強或更多的硬件。而在外觀上,由于不再需要卡槽,這樣手機的外表開孔和接縫越少,一體感越強、越好看,同時越少的接縫也意味著手機防塵防水性能更好。

既然eSIM的好處如此之多,那什么時候才會推廣開呢?記者分別聯系了濟南移動、濟南電信以及濟南聯通三大運營商,工作人員均表示目前不支持此項功能,而且也沒有聽說過在濟南推廣類似功能的時間表。其中濟南聯通的工作人員更是反問,“你說的是ems嗎?”當聽清楚記者所問之后,依然表示“沒聽說過eSIM卡,不知道是什么”。手機卡越來越小

一項業務的推出,為何會引起王強這么大的興趣呢,這還要從SIM卡本身說起。現在我們用手機插拔手機卡看起來十分簡單,但在之前卻并不是這樣的。

SIM卡又被稱為是用戶身份識別卡,其主要作用是存儲用戶身份識別的數據、短信數據、電話號碼;實現2G、3G、4G網絡的接入;管理用戶PIN碼、加密等等。而在手機普及之后,SIM卡發展到現在已經經過了4個階段full size SIM卡、mini SIM卡、micro SIM卡、nano SIM卡,這也就是大家偶爾會聽到的原卡、標準卡、小卡和微型卡之分。最早的full size SIM卡的尺寸類似于現在的銀行卡,最早用于大型通訊設備之上,而最新的nano sim卡則是在2012年推出的iPhone 5上首次被商用,算起來也已經經過了接近6年的時間。

“實際上從手機卡的發展也可以看出,它的尺寸一直在不斷地縮小。像nano卡要比micro SIM卡小了整整1/3,比起標準SIM卡更是小了將近60%,更不用說是原卡了。”王強告訴記者,“從這一點來看,eSIM卡的無卡化,肯定會是發展方向。”

據了解,eSIM卡的概念就是將傳統SIM卡直接嵌入到設備芯片上,而不是作為獨立的可移除零部件加入設備中,用戶無需插入物理SIM卡。簡單而言,以手機為例,使用前你需要插入一張運營商的實體SIM卡,彈出卡槽,替換SIM卡,不小心放錯位置也是家常便飯,過程可謂繁瑣。而eSIM卡是一張虛擬卡,可以直接寫到手機設備里。

“什么大卡、小卡、標準卡,說起來非常拗口不說,甚至當你購買了新手機還沒來得及焐熱就要先去營業廳搞定換卡的事兒,這當中還需要用到取卡針等工具。如果eSIM卡推廣開來,這些麻煩都有可能消失。”

取代過程仍需時間

eSIM的落地不僅在濟南看起來遙遙無期,從各大運營商的公告來看,也僅僅是在有限的幾個城市進行試點。為何看起來優勢多多的eSIM卡沒有迅速地推廣開呢?對此,記者采訪了中國通信業知名觀察家項立剛。在他看來,雖然eSIM卡好處很多,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將是傳統SIM卡的天下。

“其實最開始的時候,號碼都是直接寫在手機內部,每寫一個號碼就需要去一趟通信公司,后來才慢慢地有了SIM卡,方便市民對號碼進行更換。現在隨著技術的發展,號碼寫入已經沒有以前那么復雜了,從這方面來說,最終eSIM卡還是會取代傳統的手機卡,但這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項立剛表示,“從目前來看,eSIM推出的目的最主要是在穿戴設備方面的應用,比如智能手環、智能手表,但這個應用場景對老百姓而言,使用的太少,而從其對消費者帶來的便利而言,其帶來的更換欲望也沒有很大,這就造成了eSIM卡推廣動力的不足。”

而對于不少人提出的如果eSIM推廣開來,對終端廠商有利的同時,會動了運營商的“蛋糕”的說法,項立剛表示,就算推廣開來,對運營商的影響也不會很大,“畢竟所有的號段依然是在運營商手中,使用手機首先還是要辦號,還是要寫卡,而切換號碼的前提也是先到運營商處申請號碼登記,并沒有比換卡簡單很多。”

項立剛表示,從目前來看,eSIM卡的應用潛力主要還是在物聯網方面。物聯網空前發展,各種可穿戴設備、人體監控設備、車聯網、智慧家庭、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抄表、定位跟蹤等應用如同雨后春筍般蓬勃地發展起來,對于這些智能設備而言,通信和聯網無疑是基礎功能,eSIM的優勢更加明顯。

“現在來看,能夠支持eSIM卡的設備,并且與消費者直接相關的產品依然很少,可能只有智能手表等為數不多的可穿戴設備。而eSIM卡要想完全推廣開來,必須要有足夠的應用場景來支撐,或者在出現足夠多的應用不得不用到的情況下。”項立剛表示,“從這點來說,這個取代的過程還需要一段時間。”(來源: 舜網-濟南日報)

二維碼
智宇物聯平臺二維碼

搜浪信息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 備案號:滬ICP備17005676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江| 邻水| 庄浪县| 阳曲县| 平昌县| 玛纳斯县| 宝兴县| 德令哈市| 手游| 和林格尔县| 双流县| 枣阳市| 广饶县| 霍邱县| 济源市| 兰西县| 保亭| 双桥区| 永州市| 朝阳市| 桂林市| 铜山县| 黄平县| 绍兴市| 北碚区| 元氏县| 荥阳市| 潼关县| 乐安县| 博罗县| 井陉县| 蛟河市| 长岭县| 张家界市| 左贡县| 类乌齐县| 阿合奇县| 刚察县| 简阳市| 昌邑市| 友谊县|